【反修例】社會衝突致青年情緒病復發 專家憂DSE放榜加重打擊籲家長聆聽意見【附處理錦囊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7/04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反修例衝突不斷,牽動社會情緒。有醫生透露,有大學生受近日事件影響,有感訴求未獲得答覆,情緒激動致難以入睡需求診;另有大專生參與抗爭受家人責罵,亦感社會不理解,退下火綫又感內疚,致抑鬱加重及有急性壓力症狀。

精神科醫生憂下周DSE放榜,對尤其受情緒困擾的年輕人雙重打擊致崩潰,籲家長放下立場,聆聽子女意見。

立法會大樓日前被反修例示威者衝擊,當中大多屬年輕人,有精神科護士朱慧芳哽咽指出,對年輕人感絕望的情況很擔心,憂不斷遭遇挫折致抑鬱情緒,加上遊行抗爭多日身心俱疲,惟卻不獲政府回應,令年輕人越來越灰,情緒難以控制,現時最重要是要給予希望,惟這只有政府可做到。

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透露,近日確有一名大學男生年幼時曾因讀書壓力大求醫,病情本已穩定,但因投入近日社會運動,「當見到訴求得不到答覆」,致情緖激動、亢奮,「個腦休息不到」,甚至難以入睡需求醫;身邊不乏朋友的子女因近日資訊泛濫,而感到迷惘,情緒亦受牽引。

另一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,有患抑鬱的大專生同樣投入近日抗爭活動,惟返家後卻遭責罵,亦有親友擔任警察,有感家人立場不同、社會亦不予理解,而當日參與抗爭一度想退走,又覺對「戰友」感內疚,內心有複雜情緒拉扯。

他指,該大專生「覺成個人好攰,做咁多事都不獲理解,不知做黎為乜,亦抽離不到」,不時浮現日間好多畫面,心情低落亦「瞓得差」,更開始對近日抗爭者輕生就義行為感理解:

抑鬱症狀加重亦有急性壓力症狀,開始理解到(抗爭者輕生)就要小心及警剔。

麥直言,近期事件引起的情緒狀況似乎較佔中時嚴重,提醒平時就對錯較執著、「上心」者或爭辯不同立場的人士,情緒受事件影響較高危;而下周中學文憑試放榜,如年輕人近日受社會問題影響,放榜成績又不及預期,同樣增加情緒困擾風險,籲身邊人士應多加關心。

丁錫全亦擔心本已受情緒困擾的年輕人,擔心前途無出路,更易生負面情緒,憂接二連三打擊會崩潰,認為父母應多點聆聽子女討論,避免給予升學壓力,提醒升學有其他選擇及出路。

香港家庭福利會青少年服務經理吳浩希亦指,學校社工近日密切留意同學情緒反應,未具很大政治取向的學生亦受近期時事影響,尤其本身情緒較不穩的學生;臨近放榜會先聯絡潛在情緒易波動學生,並教導老師、家長識別學生情緒及如何展開溝通。

就近日抗爭者輕生事件,丁錫全憂現模仿放應,認為現時應向年青人給予正面訊息,任何事亦有正面處理的方法,不應以自殺解決問題。麥永接亦強調自殺非解決問題方法,遇有困擾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。